记得点赞收藏
来茶卡盐湖玩,推荐您住在景区里的酒店,您可以关注茶卡盐湖景区官方公众号,提前预订喜欢的酒店。(点击预定)
★温馨提醒:假期出行,所有计划出行的朋友请提前预订酒店。
曾有学者推论,人类的历史都是在嗅着盐的味道前行。这里有盐的味道,湖的味道,山的味道,风的味道,阳光的味道,也是时间的味道,人情的味道。这些味道,在漫长的时光中和青海人文历史一起沉淀,才下舌尖,又上心间,大美青海的美食,是味蕾的一次极致享受......手抓羊肉、羊肉串、烤羊肉、炕锅羊排、青海的土火锅、杂碎汤、羊肠面、酿皮、酸奶、甜醅,同时享受一次舌尖上的旅行。
手抓羊肉
一盘羊肉,肉赤膘白,肥而不膻,色泽诱人,用刀割吃,虽然吃得嘴油的手滑,但仔细品味,爽而不腻,油润肉酥,质嫩滑软,滋味不凡。热情好客的青海人都喜欢用手抓羊肉作为待客的上好食品。
羊肉串
烤羊肉串是青海人喜爱的风味小吃,肉质鲜嫩,味咸辣,广受人们欢迎。烤羊肉要有专门的设备,将净羊肉切成薄片串到签上炭烤,撒上精盐、辣椒粉、孜然粉各少许。
炕锅羊排
羊肉肥美季节,来一锅羊排,配杯小酒,此生无憾啦......炕锅羊排让羊肉滋滋入味,麻辣鲜香的羊肉搭配粉条、土豆,味道不要太好哦!
青海土火锅
青海土火锅的“锅底”一般由羊肉清汤加少许酸菜制成,口味偏重香辣,不加红油及过多调料,汤色清亮,滋味天然醇厚;大致可分为家常火锅、海鲜火锅、素火锅三类,具体花样有十几种,但食材都是寻常之物,主要有牛肉、羊肉、猪肉、带鱼、土豆、豆腐、粉丝、海带及青菜、笋尖等时蔬,正应了一个“土”字。
杂碎汤
青海人民把杂碎汤泡馍看成是最美好的早餐。它既能补身、耐饥,又能抗寒。杂碎是指煮熟的牛羊的头、心、肺、肠、胃、四蹄等,俗称“下水”。它又分两种,即“牛下水”或“牛肉杂碎”、“羊下水”或“羊肉杂碎”。
青海酿皮
酿皮用小麦面粉制作,是青海地方风味较浓的传统小吃。做好的酿皮切成长条,配上面筋,浇上醋、辣油、芥茉、韭菜、蒜泥等佐料,吃起来辛辣、凉爽、口感柔韧细腻,回味悠长。
酸奶
酸奶是以牛奶为原料,经发酵后的一种牛奶制品。传统的青海老酸奶的发酵是在瓷碗中,借着炕上的高温形成固态酸奶,酸奶的上层会浮着一层奶皮,吃的时候可以放一些糖来调味,酸酸甜甜的,可以达到促进消化的作用。
甜醅
甜醅是一种受当地人喜爱的甜食。甜溢酒香,味美可口,多以玉麦(即莜麦)、青稞之类为原料。既可调节饮食,又可以供宾客,酿造过程讲究干净卫生,夏天吃它能清心提神,去除酷暑带来的烦躁与倦怠感;冬天食用则能温心养胃,可强身健体,增加食欲。
景区内有一座传承着工业记忆的建筑——盐工礼堂。始建于1977年,占地面积约1098.77平方米,礼堂内可供400多人观看演出。这里承载了几代盐工的美好记忆。在那个没有太多娱乐设施的年代,每天下班后,职工们都是在这里看电影、开大会、举办联谊活动,说说笑笑缓解一天的疲惫,度过自己的休闲时光。在老一辈盐工心中礼堂不单单是一座建筑,已经成为大家生活的一部分,成为精神寄托。盐工礼堂旁就是景区火车站的起点,我们可以从这里出发,乘坐时速八公里的寸轨小火车,慢慢沉浸入这个雪白的世界。
昔日的盐碱地渐渐繁茂,起初这里是寸草不生的盐碱滩,后来随着一代又一代茶卡人的修复与治理,湿地面积逐渐扩大,现在这里成为候鸟南飞的中转站和很多野生动物的夏季栖息地。这片湿地是茶卡盐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美印证。
每年夏季,这里有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,大量的白鹭、大天鹅、赤麻鸭、灰鹤、鹅喉羚等二级保护动物在此繁衍生息,景区及周边各类野生动物达40余类。
天空之镜广场最显眼的是一块景观石,上面刻着“天空之镜”四个字。这是已故青海省著名书法家、书法家协会主席林锡纯先生题写的。林锡纯先生是青海省文化名人,《西宁晚报》报头也是由林老先生题写的。
卤水池
虽然还没到真正的天空之镜,但可以在天空之镜广场,先体验下盐湖的卤水池。卤水主要成分有氯化镁、硫酸钙、氯化钙及氯化钠等。俗语说“卤水点豆腐----一物降一物”,卤水是我国北方制作豆腐常用的的凝固剂。
盐雕群
大型盐雕群,记录了和盐湖有关的历史和传说。这里最具代表性的是成吉思汗、瑶池相会、巫咸、历史的遗迹-景颇族4座盐雕,2011年,茶卡盐湖盐雕群被世界纪录协会认定为世界最大户外盐雕艺术群。
其中最引以为傲的便是成吉思汗盐雕,这座盐雕高10米、长50米、宽31米,耗盐量5800吨,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世界史上杰出的军事家、政治家,成吉思汗前胸右侧是他能征善战的四子-术赤、察合台、窝阔台和拖雷。
经幡广场
天空之镜广场可以看到由彩色旗子搭建起来的景观,它叫做“风马旗”,也叫做“经幡”,大家靠近后会看到,每个彩色布条上都写有藏族的经文,这是当地藏族人民诵经祈福的一种方式;旁边还有蒙古族的“敖包”,它也叫“俄博”, 是当地蒙古牧民祭拜“海神”的一种精神寄托形式,也是祈祷幸福平安的象征。它是由石头堆、土堆、木头堆所堆积而成的。当地的牧民为了感谢和祈求穆瑶洛桑玛女神的庇护,在每年农历五月十五会在这里举行盛大的祭湖仪式,牧民们会身穿节日盛装,带着松枝、柏香、酥油、青稞、糌粑、牛奶、白酒等物品到这里祭祀,并在树枝上系上各色哈达,之后还会进行赛马、射箭、摔跤等富有民族特色的节庆活动,气氛十分热烈,这一祭湖仪式到距今已有241年的历史,并且在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乘坐小火车进入盐湖后,可以看到盐湖生态休养区,根据景区规定,生态休养区暂时不能下湖。青海省既是生态资源的宝库,又是生态安全的屏障,在生态保护上具有重要而特殊的作用。景区未坚持“保护与开发并行”原则,明确划分了生态休养区、开采生产区和游览体验区,制定了年度划区域定时休养政策。所以也请大家支持配合,在规定区域下湖,共同保护我们的环镜。
进入景区的核心体验区,可以下湖进行深入的体验,但是有几点温馨提示和注意事项。
首先,要注意安全。在湖面上可以看到一些大小不一、颜色较深的区域,这是盐溶洞,当地人俗称为气眼。它相当于盐湖的呼吸系统,盐盖有薄有厚,当湖底的水遇到较薄的盐层、就会穿透薄弱处上升,形成盐溶洞。在下湖游览过程中需要远离盐溶洞,以免跌落或擦伤。
第二,注重保护生态环镜。青海是三江源头,中华水塔。在游览的过程中,不能赤脚或穿一次性鞋套下湖,需租赁环保鞋套下湖。
第三,看护好老人儿童及随身物品。换鞋套时要看好自己的物品,湖畔设置自助寄存柜,有需求的可以进行寄存,下湖拍照时一定要注意拿好手机和相机,避免掉入湖中。
第四,掌握一些拍照的小技巧。如果大家想要拍出网上看到的漂亮照片,首先建议大家穿着颜色饱和度较高的衣服,比如红色、黄色或蓝色,景区也设有服装租赁区;其次建议照相时距离稍微远一些,湖中倒影需要远距离拍摄,距离越远拍摄的倒影越清晰,这样才可以拍出倒映的效果,景区也设有摄像服务,您可以根据自我需求选择。
拍照技巧
1.较好的拍摄时间是早上9点之前和下午5点之后。尤其是日落西头,天光将变得越来越美。雨过天晴的傍晚,白色的湖倒影出湛蓝的天空,棉花糖似的白云,以及暖暖的夕阳。
2.拍摄倒影,建议在上午10点和下午4点左右,保持水面平静,不要过多的走动,拍摄的效果更好。
3.拍摄服装建议:一般白色裙子搭配红色的丝巾比较常见,红色会显得鲜艳亮眼,选择红裙可以搭配其他颜色的丝巾。
在核心游览区尽情游览后,可以选择前往天际心悦站码头,乘坐游船返回。注意两侧,景观大道全是用茶卡盐铺设出来的,走在这条用盐铺成的道路上,别有一番感受。
茶卡盐湖景区围绕生态环保的目标,考虑到盐湖生态特殊性,在景区内设置了车厕、船厕,满足游客如厕需求的同时,最大限度的保护盐湖的生态环镜。每天运出景区外进行吸污清理处理,景区建成2座(300m3/d、1400m3/d)污水处理站,有效处理景区产生的污水,经过处理后的中水用于景区绿植浇灌,全面提高景区水资源再利用率,解决景区污水处理问题,保护盐湖水生态。为确保您在景区的游览安全,特制旅游安全须知,请您认真阅读并切实遵守。
从湖心乘坐游船到达东码头,可以看到盐山、运盐的场景。上岸后可到达盐文化馆。茶卡盐湖文化馆位于东码头北侧,馆内以茶卡盐湖3000多年的开采历史为背景,讲述盐湖的形成过程、盐湖特质、盐卤水成分、盐晶形成原因等知识,探秘盐在生活中的日常使用及作用,以及盐在历史长河中随着生产工具工艺的改进,从最原始仅做食用,发展为如今多功能、多用途,盐的功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,并且还在继续扩充。
盐文化馆还是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,孩子们可以在盐池体验采盐的过程,制作小盐雕摆件,观察白色的盐是如何变成彩色的,亲身感受粉末状的盐如何变成硬朗的盐雕,看盐颗粒脱变的过程,从盐卤水、盐晶、盐根到盐颗粒的变化。
在进入景区之前,有四点温馨提示需要提醒大家注意。
第一、缓步慢行。我们景区属于高海拔地区,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,所以我们在游览时尽量不要快走或小跑,要缓步慢行,如果您有头疼或头晕等不舒服感觉,及时告诉我。
第二、做好防晒与增减衣物。我们这里紫外线较强,请大家要做好防晒。同时根据天气情况,及4时增减衣物。
第三、适量饮水。高原天气比较干燥。请大家注意多饮水。
第四、文明旅游、注意安全。景区地处青藏高原,是世界第三级净地,请大家在游览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文明旅游。请大家注意不要乱扔垃圾,有吸烟的游客,请到我们设定的吸烟区吸烟,下湖一定要穿环保鞋套。注意交通安全,不要横穿铁路和跨越栏杆。